2017河南专升本管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

作者:河南专升本网时间:2017-02-19浏览次数:2595

      1.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,他的代表作是(《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》)。

  2.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进行全局性管理,就是(战略管理)的核心。

  3.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,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,通过市场中“看不见的手”的引导,实现( 资源配置的优化),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。

  4.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,现代管理学提倡( 参与制目标设定法),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。

  5.预测方法很多,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,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,有的则适用于中、短期预测,定性方法一般适用于(长期预测)。

  6.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,且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,各种结果的概率已知,那么,这种决策属于( 风险型.)决策。

  7.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: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( 权责利关系的划分)。

  8.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,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,选拔、录用各类人员。这就是人员配备的( 因事择人)原则。

  9. 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,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。这种领导方式属于(均权型)领导。

  10.管理学界对行为科学的研究是在(人际关系学说)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并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。

  11、下列关于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(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)。

  12、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,错误的是(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)。

  13、戴维斯等学者指出,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、并行目标、次要目标。其中,(主要目标)由企业性质决定,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。

  14、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,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,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。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(权变)原则。

  15、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。这样,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,即是目标的(层次性)特征。

  16、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、企业经营思想、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。这就是企业目标的(变动性)特征。

  17、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(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)。

  18.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,现代管理学提倡(参与制目标设定法),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。

  19、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,但是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(日本)。

  20、(70年代)以后,在我国一些企业,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,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、民主管理、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,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。

  21、美国对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,得出结论: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,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,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56%;否则,生产管理效率仅提高(6%)。

  22、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,一般来说(长期目标)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。

  23、目标建立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,在目标建立过程中,目标期限不应以长期目标为主。

  24、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,我们有理由相信,(企业长寿)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,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

  25、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,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、具体的描述。它需要有充分、有效的(数据资料)做支持。

  26、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,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,通常采用(定性预测)的方法。

  27、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,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、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。一般地,预测时间范围越短,预测质量越高;反之,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。因此,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,需要做的是(短期预测)。

  28、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,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。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;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。一般以(10—15)人为宜。

  29、现实经济生活中,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,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,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。这种预测方法称为(计量经济学法)。

  30、销售人员意见综合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(市场预测)。

  31、诸葛亮“借东风”给周瑜的典故说明了(计划)的重要性。

  32、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,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700元,单位产品售价为900元,那么其保本的产量至少是(5000)。

  33、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,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,产品单位售价为120元,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,则该企业至少应完成( 2 )万件的产销量。

  34、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,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,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(问卷法)。

  35、根据决策目标在决策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,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即必须达到的目标,希望完成的目标和不予重视的目标。其中,(必须完成(达到)的目标),对组织和决策是绝对重要的,完成它就意味着决策取得了成功。

  36、某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,已知各方案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:甲方案5000和100;乙方案15000和60;丙方案25000和40,目前企业的产量可以到达610,那么企业应该选择(丙方案)才能实现成本最低。

  37、在决策方法中(特尔菲法)具有“匿名性”特点。

  38、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,它们包括(共同的目标,合作的意愿,信息的交流)。

  39、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。经研究发现,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(4~8人)较为合适。

  40、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(实现企业目标)

  41、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(分工合作关系)。

  42、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: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(权责利关系的划分)

  43、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,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,正确的态度是:(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,允许、乃至鼓励其存在,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)。

  44、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,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。这是(组织的一般含义)。

  45、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(正式组织)。

  46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本世纪早期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式,即:所谓的“理想行政组织”。这里,他主要依据(权威关系)来描述他的理想的组织模式。

  47、责任、权力、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,必须是协调的、平衡的和统一的。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(责权利相结合)

  48、组织各资源要素中,(人力资源)占据着首要的地位。

  49、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。这就是授权的(因事设人,视能授权)原则。

  50、管理者授权时,必须向被授权人明确所授事项的任务目标及权责范围,亦即授权的(明确责任)原则。

  51、为了充分运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经营,常常采用(按专业划分)部门的方法。

  52、(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)。

  53、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,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,选拔、录用各类人员,这就是人员配置的(因事择人)原则。

  54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,在1920年的危机中,发明并最早采用(M型)组织结构。

  55、结构式面谈不属于(模拟情景训练法)

  56、行为科学个别差异原则告诉我们,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,一个人只有处于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,才能干得最好。因此,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。这就是人员配备的(量才使用)

  57、经常重复发生,能按已规定的程序、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,属于(程序化决策)。

  58、决策的第一步是(识别问题)。

  59、(头脑风暴法)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、畅谈会法。

  60、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,固定成本为15万元,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,每台售价2200元,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(125台)。

  61、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,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,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,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,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(不太好)。

  62、在管理学中,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(组织结构)。

  63、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,如汽车装配线,需要高度集权,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(机械式结构)。

  64、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,亦即(事业部制结构)。

  65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。这就是人员配备的(量才使用)原则。

  66、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。一般而言,(高层管理者)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。

  67、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(上级部门)获取信息。

  68、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。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(品德、学识、能力、情感)。

  69、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、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里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(自身影响力)。

  70、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,(9-1型)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,对人很少关心,属于任务式领导。

  71、根据赫塞-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,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,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,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(高工作-高关系)。

  72、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。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,属于(内容型激励理论)。

  73、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(保健因素)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,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。

  74、“一个组织的成败,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”,这是(成就需要)理论的观点。

  75、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(一般专业人员)。

  76、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(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)。

  77、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、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(正式沟通)。

  78、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(使用反馈技巧)。

  79、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(解决问题)。

  80、控制是一种动态的、适时的信息(反馈)过程。

  81、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防患于未然,这样的控制活动,是控制的最高境界,即(前馈控制)。

  82、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(环节)不同,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、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。

  83、在控制标准中,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、耗电量、原材料消耗量,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、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(实物标准)。

  84、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(员工的行为)。

  85、(工作质量)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,对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。